2008年7月28日 星期一

1970 高民環

高民環博士在 Garmin 公司當董事長與執行長。該公司總部座落在Kansas City 的近郊,在國內、外擁有 2,600名員工。高博士捐贈的 $17.5 million是諾城田納西大學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私人捐款,其中 $12.5 million 加上州政府的配合款 $25 million一共 $37.5 million 作為建館費用,將建造一棟十五萬平方呎的大樓。剩下的 $5 million 捐款將與田大校友會的 $5 million配合款合併,作為提升教學研究計劃的經費。新建的電機、電腦大樓將命名為 Min Kao大樓,用來表彰他對母校未來發展的奉獻。

高民環出生在台灣竹山,台大電機系畢業後到諾城田納西大學 (UTK) 深造,受業於來自台灣的洪箴教授門下,先後完成了碩士、博士學位,於一九七七年離校高就,任職於Allied Signal 等高科技公司,他領先研發了第一部FAA核准的全球定位系統 (GPS) 導航器,也結識了同事資深工程師Gary Burrell,兩人於 1989年合力創辦 Garmin 公司,以兩人名字的前三個字母拼綴為公司名字,象徵著兩人的善意與友情。

Garmin公司製造高民環專精的GPS導航產品,顧客範圍廣泛,從水面的遊樂船艇上達航空工業。十四年來,公司由國內擴展到台灣和英國,賣出了一千萬部的器材,創造了Garmin的輝煌業績,高民環也晉身列入了Forbe’s 美國 400大富豪的排行榜。田大工學院郭位院長特別舉辦了一場慶功野宴,邀請高民環的恩師洪箴等三十多位來自台灣的田大學者參加,慶祝高民環達成奉獻社會的心願,也感謝洪箴教授全程參與這項捐贈計劃。郭院長說:『我們感謝高博士的慷慨解囊,也感謝州長和州議會的攜手合作,共同實現了這個重大的計劃。』郭院長是田大的傑出教授,也是台灣中研院的院士。他又說這些新式建築及特別經費,將大大地提升田大工學院的科技水準,大步走向晉身為頂尖學院的目標。

高家的老朋友張惠雄教授也在會中介紹高民環在校期間的生活點滴。美國有許多成功的校友或企業家,捐款回饋母校或企業所在地的社區。我在Wisconsin唸書時,第一次聽說有一位地質系的校友,到中東挖掘石油賺了大錢,贈送一棟新大樓給母系,我心中很感動。最近,從母校寄來的Our Wisconsin刊物,知道有人捐了一筆大錢,要用 $40 million 擴建翻修古老的教育學院。就在Atlanta本地,且不說有名的“Coca-cola大學”的建築物,最近Home Depot創辦人之一的Bernie Marcus 捐贈 $200 million 建造了一座大水族館,藉以帶動Atlanta 市區的進一步發展。這次高民環大力回饋母校的壯舉,堅實有力地表現出台裔美國公民急公好義的奉獻精神,可以和其他族裔媲美。

1970 溫世仁

1948年1月21日 出生於台北。

1960年12歲 小學畢業,考上師大附中初中部。

1963年15歲 就讀師大附中科學教育實驗班。

1966年18歲 進入台大電機系就讀。

1970年22歲 台大畢業。

1971年23歲 從軍中退伍,進入台大電機研究所就讀。和林百里在實驗室裡研發出計算器。

1972年24歲 成立三愛電子,擔任廠長。

1973年25歲 和台大同學及桃園實業家許潮英合開金寶公司,擔任總經理,獲得青年獎章。

1975年27歲 葉國一與鄭清和成立英業達公司。

1978年30歲 金寶獲利超過一億元。

1979年31歲 金寶連續兩年獲利超過一億元。

1980年32歲 離開金寶公司,赴日學習微處理機,8月到英業達任廠長及常務董事。

1982年34歲 經皮劍飛教授介紹認識林洋港先生。

1984年36歲 擔任英業達總經理。

1988年40歲 擔任英業達集團副董事長。

1991年43歲 創設「檳城台校」。

1992年44歲 發展同步報告系統。

1996年48歲 出版《成功致富又快樂》。

1997年49歲 出版《前途》、《台灣經濟苦難與成長》。

1998年50歲 成立「明日工作室」。出版《東亞金融風暴》、《2001年第2次奇蹟》。

1999年51歲 出版《領袖》、《媒體的未來》、《教育的未來》、《商務的未來》。

2000年52歲 榮膺馬來西亞DMPN拿督勛銜;出版《企業的未來》、《網路創財富》、《教育的未來》簡體版、《企業的未來》日文版、《台灣經濟苦難與成長》英譯本、《東亞金融風暴》英譯本。

2001年53歲 出版《英語直通車》、《西部開發十年可成》、《溫世仁觀點:新經濟、新工作、新財富》、《空中書城》、《英語直通車2》、《看見未來》。

2002年54歲 出任亞太經濟合作企業諮詢委員會(ABAC)代表一職,出版《上班族成功手冊》、《飛或者下載》、《未來經濟新模式》、《中國西部──台商投資新

2002年54歲 熱點》、《英語直通車3》、《九一一之後的世界》、《電腦一見通》、《中國西部影集:台商投資新熱點》、《告別貧窮》。

2003年55歲 出版《英語直通車全集》及系列英語動畫文法,《英語直通全集》並榮登暢銷書排行榜, SARS期間自掏腰包出版《SARS防疫小冊》免費贈閱 ,並創新提出『健康者隔離法』八不八要。6月天下文化出版《中國經濟的未來》,提出『明日便利書』的概念,出版第一本明日便利書《台灣青年的出路》,10月出版個人第二本明日便利書《認識中國決勝未來》,創作長篇武俠作品《秦時明月》。12/4因病進和信醫院,12/7下午3時30分逝世,得年55歲。


溫世仁在中國邊疆的黃羊川,為當地的居民免費添購三千多部的電腦,使他們能不必跑到幾十公里外的都市去購買日常用品,位當地的居民帶來無窮的便利。
英業達集團的員工身入黃羊川教導他們使用電腦,並帶當地幾位優秀的學童參觀天津的景觀。

1970 劉振漢

1970年台大電機學士(英業達溫世仁副董、廣達林百里董事長同學)      

1975年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電腦博士     

1975年美國普渡大學客座助理教授     

1976年交通大學計算機工程系專任副教授     

1978年加州聖地牙哥大學客座副教授     

1979年交通大學計算機工程系專任教授     

1989年設計「雅墨二號」中文排版系統     

1999年完成「4D天文書」電子書     

2000年完成「克卜勒、牛頓、人造衛星」電子書     

2003年自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退休,轉任精品科技董事長

1978 陳文琦

跟巨人叫板,自己就要隨時承擔被滅亡的風險和壓力。

作為威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VIA)的總裁兼CEO,陳文琦不止一次地嘗到過這種滋味。11月1日,威盛電子發布了支持奔騰4微處理器的整合型晶片組--ProSavageDDR P4M266,而此前,威盛和英特爾正就基於奔騰4系列晶片組的知識產權問題大打出手,雙方互相指責對方侵權,並各自告上公堂。業內人士認為,威盛選擇在此時頂風推出P4M266,很有可能成為英特爾訴狀上用來指控威盛的一項『新罪名』。但陳文琦卻不管這些,盡管面對強悍如英特爾般的業內巨頭,篤信基督教的陳文琦仍然相信顧客這個『上帝』是最重要的。

『就以CPU來說,從2GHZ到3GHZ,我們就在問,有誰需要5GHZ的CPU?幾乎所有的個人計算機業者都很疑惑,這麼快的處理速度究竟要干什麼?我們的任務是生產出讓消費者喜歡的產品,是讓他愈用愈喜歡。』10月,威盛電子營收金額8947萬美元,較9月份增加17%,在全球不景氣的IT產業和競爭對手的強大攻勢下,這已經是個不錯的戰績。

台灣『最有身價的單身貴族』陳文琦曾經是個志向遠大的鄉下孩子。念高中時,他的興趣一年一變,既想過當科學家、將軍,又想過當航海英雄。無奈近視度數太深,只好考進了台大電機系。雖然功課不算最好,但陳文琦的領導能力卻得到了老師的賞識,並當上了班代。而這個班又恰好是該系歷史上最特別的一個班,被台灣IT圈裡稱做『1978台大電機幫』,原因是他們1978年畢業時恰逢台灣信息產業的起飛階段,其中大多數人便投身於此,且頗有建樹。正是在這裡,陳文琦結識了后來的創業伙伴、當年功課頂尖的林子牧。再加上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之女王雪紅,這三個人便是威盛自創業至今的『黃金組合』。

台大畢業后,陳文琦考取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計算機碩士,1983年進入英特爾CPU設計部門。也許正是這幾年的淫浸,他對英特爾的產品了如指掌,后來才敢於帶領威盛同英特爾較量。1992年的台灣,已經成為全球70%PC主板的生產基地。陳文琦當時已經離開英特爾,在美商晶片公司任總經理兼CEO,意欲創一番事業。無奈後來因經營理念與股東衝突,被迫離職。因業務來往結識陳的王雪紅得知此事后便找上門來,兩人一拍即合,然后又拉上林子牧,開始了威盛的創業之路。

『那時的威盛就是一家充滿斗志的公司。』看著其成長的業內人士這樣評價威盛。而陳文琦當時最喜歡說的就是『我們不做老二』。初期資本只有500萬元台幣的威盛將自己定位於IC設計公司,然後委托晶圓代工廠制造,再以自有品牌行銷全球。將總部設在台灣的好處是既可以快速掌握主板的更新周期,又能應對晶片組技術的急劇升級。由於沒有製造工廠的拖累,不需要承擔運營費用,威盛可以專攻設計,而且產品價格比同行低許多。但是,IC設計領域的競爭不光是這些,一家初創的公司光有志氣遠遠不夠。

第二年,當威盛開始生產晶片組產品時,並沒有爭取到什麼客戶,是王雪紅的姐姐王雪齡經營的大眾電腦公司讓威盛活了下來,幾乎包辦下威盛的所有產出。熬過了一年以後,晶片組市場卻發生了變化。1994年,擁有CPU規格主控權的英特爾,突然宣布跨足晶片組產品,這更使原已競爭激烈的市場全然瓦解,能通過嚴格篩選的台灣芯片組廠商僅存三家:威盛、矽統和揚智。威盛又逃過了一劫。隔年,英特爾再度將戰火延伸至主機板市場,受到此番打擊的大眾再也無力拉扯威盛了。盡人事,聽天命眼見公司周轉困難,陳文琦深感不安。他覺得作為威盛的CEO,是自己做得不夠好才使公司走到這一步。但幸好王雪紅這個董事長又一次在關鍵時刻伸出援助之手,同時她對陳文琦提出了條件:要引領公司走出絕境,他必須也做出努力,可是努力的方法有點特別:要陳文琦去教堂!『我對這個問題沒興趣,也不認為有用。』他回憶當時的情況說,『我本來就是一個無神論者,學物理,信進化論的。』但是既然在公司發展的緊要關頭,王雪紅提出又是個並非不可行的條件,陳文琦只好答應,如果王將公司拉回生死線,他就去教堂。

結果,1995年底,康柏訂單出現了,威盛不但安然度過危機,而且開始了其飛速發展的道路。1997年,威盛成為台灣最大、全球僅次於英特爾的晶片組公司。1999年是威盛真正在全球市場名聲雀起的一年。同時,威盛與英特爾第一次正面交鋒,核心的問題是:標準。這一年,英特爾在主推奔騰3處理器的時候,著力推薦Rambus的內存規格,意圖把PC繼續推向更快的架構。但這項規格對於相配合的主板廠商來說,必須花費高昂的轉換成本。威盛趁此機會,在原有PC100架構上,提出PC133內存規格,廠商只要付出Rambus 的1/3成本,就能升級到下一代。低廉的造價很快吸引了全球DRAM廠商、主機板廠商、及OEM大廠的一致認同。盡管英特爾竭力阻擋PC133成為市場主流,並指控威盛侵犯英特爾的專利,但市場的選擇卻由不得英特爾。另一方面,英特爾擔心,若晶片組供貨情形不佳,必將影響到CPU的市場銷售量,反而讓主要對手AMD趁機坐大。最終,英特爾不得不改變戰略,同意和解。

這場官司之後,威盛不但聲威大振,更是以每年超過120%的速度成長。目前,全球前十大電腦公司中,除了戴爾都是威盛的客戶。去年,威盛的晶片組佔有率達37%,今年預估會到50%,超越英特爾成為第一。陳文琦也隨之改變了自己,他成了虔誠的基督徒。『我認為這是我有生以來做過的最美好的一件事』。他覺得自己通過閱讀《聖經》達到了『頓悟』,『以前心頭解不開的疙瘩現在都得到化解。』陳文琦的工作目標也更加明確,『人沒有辦法用壓力要求自己去承擔任何責任,因為沒有人可以說這件事我一定會做到,道理很簡單,沒有人知道自己明天一定會活著。以前我工作很有壓力,想著一定要把工作做到什麼程度,現在,這種壓力沒有了,因為最後的決定權在神那邊,我只要盡我最大的努力去做就可以了,這就是盡人事,聽天命。』

1979 陳丕宏

陳丕宏先生於1993年創立美商宏道資訊,在美國寫下華人創業的傳奇,1999年6月榮獲由CNN及Ernst & Young所主辦之年度最佳創業楷模、1999年9月被美國商業周刊列為「對全球電子商務影響最大的廿五人」之ㄧ、1999年12月World Journal更將陳博士列為20世紀最重要的100位華裔美人之一、2007年獲選為台中市榮譽市民。

1975 盧超群

盧超群先生早期參與工研院八吋晶圓計畫的台灣第一代半導體人才,除了創立鈺創之外,也主導創立晶圓測試的欣銓科技、以及參與IC設計服務公司創意電子,創業屢見佳績。曾當選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1999)及IEEE Fellow ,並獲得中華民國行政院科技傑出榮譽獎以及IEEE solid-state circuits award(1998)等殊榮。

1974 李焜耀

李焜耀先生成立友達光電、自創BenQ品牌,產業成就舉世尊崇。1994年獲頒商業周刊當代傑出企業人物「尊爵獎」;2000年獲數位時代周刊評選《2001年十二大風雲CEO》排名第四;2001年獲遠見雜誌調查《台灣科技接班人》排名第十一。2002年更成為國際知名雜誌Forbes 2月號封面專題報導。2004年代表明基友達集團出資興建電機系研究大樓「明達館」,對台灣高等教育之發展貢獻良多。